草編合作社的草繩工
67歲,對于大多數老年人來說應當是含飴弄孫、安享天倫之樂的年齡,而東臺市安豐鎮(zhèn)豐新村四組村民老人吳大姐卻肩負起了照顧癱瘓兒媳的重任。這個重擔,老人一挑就是4年有余。


2014年正月,萬興琴去無錫看望丈夫時突遇車禍,被送到無錫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搶救。主治醫(yī)生說,病人生存希望渺茫,可以選擇治療或放棄。丈夫茆發(fā)明毫不猶豫地說搶救,吳大姐也支持兒子:“只要琴兒還有一口氣,我們就絕不放棄。”全家四處借款60余萬元,治療近四個多月后,萬興琴終于蘇醒過來,一家人喜極而泣。
為了掙錢還債,以及維持的藥物治療費用,丈夫茆發(fā)明不得不外出打工,照料兒媳的擔子落在年過六旬的婆婆吳大姐的身上。她毅然挑起了家庭重擔,一邊照顧年幼的孫子,一邊悉心照料癱瘓在床的兒媳,無怨無悔、不離不棄。
吳大姐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,就是幫助兒媳起床、穿衣、洗臉、刷牙,早飯做好了,再一勺一勺地喂給兒媳吃。由于大腦損傷,萬興琴的咀嚼功能受到影響,連飯都難以下咽,吳大姐為了不讓兒媳受委屈,就為她包了整整五個月的餃子。
當時醫(yī)生都束手無策,鄰居親友們也勸她放棄治療,但吳大姐硬是堅持要帶著兒媳四處尋醫(yī)看病。鄰居們都說,正是有了老人的執(zhí)著和細心,兒媳萬興琴才能仍然健在。為了改善兒媳的病情,吳大姐除了堅持幫兒媳按摩,每天幫兒媳用搖車鍛煉手和腿的靈活性,用站床鍛煉腿的支撐力量。從開始的一兩步,再到幾步十幾步。
好德行催生了好家風。吳大姐照料癱瘓兒媳4年多,讓這個風雨飄搖的小家,慢慢穩(wěn)定了下來,給了兒孫們信心和勇氣,漸漸走上了幸福的道路。萬興琴病情逐步有了好轉,現在可以自己吃飯;可以扶著輪椅自己走路;能與人簡單對話交流,還時不時一臉幸福地夸:“婆婆好!”“公公好!”“發(fā)明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