棚內(nèi)溫度較低,可在棚頂加蓋草苫
草編產(chǎn)品:草支墊,草袋,草簾,草繩 聯(lián)系人:張經(jīng)理 銷售電話:15937370357 點擊: 字號:大中小
一、韭菜育苗
選地: 選擇地勢平坦,排灌方便,土壤耕層深厚、肥沃、土壤結(jié)構(gòu)適宜、理化性狀良好,以沙培土為宜,前作非百合科蔬菜。
選種: 選用種子飽滿、無雜質(zhì)、無蟲口,抗寒抗病蟲,耐熱、分蘗力強,外觀和內(nèi)在品質(zhì)好的品種。
用種量: 育苗地畝用種量5-6公斤,可移栽大田6-7畝。
播種時間: 可用干籽直播(春播為主),南方地區(qū)多在10-12月播種,3-4月移栽。
種子處理: 可用40℃溫水浸種12小時,除去秕籽和雜質(zhì),將種子上的粘液洗凈后催芽。將浸好的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16-20℃的條件下催芽,每天用清水沖洗1-2次,60%以上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。
整地施肥: 苗床應選擇旱能澆、澇能排的高燥地塊,宜選用沙壤土,播種前要進行深翻,在臨近播種前再行淺耕,細耙,并結(jié)合施肥,整平做畦,畦高12-14厘米,畦寬1-1.2米。
播 種: 將溝(畦)普踩一遍,踩實,順溝(畦)澆水,水滲后,將已催芽的種子混2-3倍的砂子撒在溝畦內(nèi),上復細土,播種后覆蓋薄膜或稻草,70%幼苗出土時撤除床面覆蓋物。
播后管理: 出苗前需2-3天澆水一次,保持土表濕潤,從齊苗至苗高16厘米,7天左右澆一次水,結(jié)合澆水,每追氮肥3公斤,高濕雨季排水防澇。立秋后,結(jié)合澆水追肥兩次,每次畝施氮肥4公斤,定植前一般不收割,以促進壯苗養(yǎng)根。天氣轉(zhuǎn)涼,應停止?jié)菜?。另外要及時除草。
二、韭菜移栽
定植:苗期120天,幼苗長有7-9片葉,株高到18-20厘米時為定植期。定植時要錯開高溫高濕季節(jié)。定植方式主要有:單株密植、小叢密植、小壟叢植、寬壟大撮等。將韭菜苗起出,剪去須根先端,留2-3厘米,以促新根發(fā)育,再將葉子剪去一段,以減少葉面蒸發(fā),維持根系吸收和葉面蒸發(fā)平衡。株行距10×20厘米,每穴栽苗8-10株;或30-36×20厘米,每穴定植20-30株,栽植深度以不埋住分蘗節(jié)為宜。
水肥管理: 定植后3天連澆兩次水,及時鋤劃2-3次蹲苗,土壤半干濕狀態(tài),進入雨季應及時排澇。韭菜的耐肥力很強,定植前深翻整地(2米包坑)施足腐熟基肥,畝施2噸,施肥原則是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使用,比例不低于1:1。施肥要根據(jù)長勢、天氣、土壤干濕度情況,采取輕施勤施的原則,苗高35厘米以下,畝施2%復合肥水500公斤;苗高35厘米以上,畝施3%腐熟糞肥800公斤,同時加施復合肥5公斤,天氣干旱要加大稀釋倍數(shù)。
定植后45天可收少量韭花,當年著重"養(yǎng)根壯秧",采收適宜在清晨。定植初期混播香菜、或其他葉菜,可降溫和增收。
三、韭黃的培育
韭黃是使韭根處于適宜的溫度、濕度及黑暗的條件下,依靠自身貯藏的養(yǎng)分生長,在形不成葉綠素的情況下,生產(chǎn)出肥嫩可口、風味極佳、顏色淡黃、纖維素極少、質(zhì)地柔嫩的韭菜。一般韭菜品種都可生產(chǎn)韭黃,播種時間為3月下旬~6月上旬,也可在晚秋9月~10月份播種。每畝用種量1.5千克~2千克,當韭苗長到4片~6片葉時即可移栽。
1. 根株的培養(yǎng) 選用二年生的健壯根株,露地只收割1~2刀青韭,使根株多積累養(yǎng)分,有利于提高韭黃的產(chǎn)量。在覆蓋前未收割青韭時要重施腐熟的人糞尿一次,并加入少量的尿素做底肥,培肥根株;
2. 拱棚及蓋前管理 塑料薄膜拱棚的覆蓋面積一般長15米~20米,寬1.5米為宜,用10號細鋼筋做支架,每根截2.4米長,在韭畦上彎成圓拱形,兩端插入地下約20厘米,每隔50厘米一根,拱頂離畦面50厘米,拱架上用黑色塑料薄膜蓋嚴,并加以固定。畦的兩端插入遮光板,以便放風遮光。為調(diào)節(jié)溫度還要準備遮陽網(wǎng)。蓋薄膜前要先清除韭畦內(nèi)的枯葉雜草,用韭鏟鏟去地上綠色部分,傷口愈合后,澆透水,2~3天后再進行覆蓋。
3. 覆蓋后的管理 黑色薄膜與其他薄膜不同,它吸光性強、增溫快、溫度高。因此,冬春兩季覆蓋,要注意降溫、通風管理。覆蓋初期畦的兩端通風口處插入遮光板,以防陽光射入畦內(nèi)。為防高溫高濕,避免葉片腐爛,還應在棚的兩側(cè)近地面處,每隔3米埋一瓦筒,加強通風換氣。 第一茬韭黃的生長處于冬季低溫季節(jié),棚內(nèi)溫度較低,可在棚頂加蓋草苫,早上揭晚上蓋,提高棚溫。 第二茬以后氣溫逐漸升高,棚內(nèi)溫、濕度加大,應增加兩側(cè)瓦筒密度,在原有的瓦筒中間增埋一個,延長兩端放風時間。白天中午陽光強烈時,可蓋草苫降溫,使棚內(nèi)保持溫度20℃左右,60%~70%的濕度,滿足韭黃健壯生長的需要。
黑色塑料棚覆蓋栽培可縮短韭黃的生長期,收割次數(shù)多,如在收獲期內(nèi)及時追肥澆水,避免植株脫肥早衰,就可獲得較高的產(chǎn)量。
四、韭菜薹的培育
1. 加強肥水管理:韭菜花種植在第二年5-10月進入韭菜花盛產(chǎn)期,為了滿足韭菜花連續(xù)不斷采摘花莖對養(yǎng)分的需要,應每周畝施進口硫酸鉀復合肥30斤,此外,在3月和6月分別施一次腐熟的有機肥,每畝15擔;在收獲的淡季則可半月施肥一次,每次每畝施進口硫酸鉀復合肥30斤;為滿足韭菜花對磷和鈣的需要,每個季度施磷肥一次,每次每畝70斤,每年撒施石灰1-2次,每次每畝80-100斤。每次撒施完肥料后都要淋水,防止肥害。韭菜花怕澇忌漬水,雨后要及時排澇,平時遇旱要淋水或灌"跑馬水",保持濕潤但不積水。水分充足,偏氮或缺鉀、鈣均易造成花莖通心。
2. 培 土:由于韭菜具有跳根的特性,因此,培土工作不容忽視。入冬前(冬季花芽分化后)應結(jié)合施越冬肥(畝施進口復合肥30斤)進行一次大培土以促生長,使植株能積累更多的養(yǎng)分為來年正常抽苔所需,平時可有計劃地進行1-2次的小培土。培土宜在晴天進行,用地面已風化的表土(不宜用未腐熟的深土)培于植株根部,培土時邊用手把向外張開的葉叢攏合邊培頭。這一措施不僅可防止倒伏,還能改善田間通風透光的狀況。
3. 中耕除草,適時疏間苗:在韭菜生長期間,氣候溫和雨水多,雜草易發(fā)生,須中耕除草,鋤松表土,提高土溫,以利于養(yǎng)根發(fā)棵。經(jīng)常摘除黃葉、枯葉,并集中到田外處理,以減少病蟲害的發(fā)生,有利于通風透光。但不宜用刀割苗,否則將影響以后植株生長及養(yǎng)分積累,對花苔產(chǎn)量有一定的影響。當植株封行后,如發(fā)現(xiàn)棵數(shù)過多而影響植株正常生長時,應及時進行疏間苗,為不妨礙正常生產(chǎn),疏間苗一般在收獲的淡季進行(一般從定植后第一年和第二年上半年都不用疏間苗)。
4. 病蟲害防治
疫 ?。?/span>以假莖及鱗莖被害較重,花苔也會感染,呈暗綠色水浸狀病斑,屬真菌性病害。注意輪作和排水,藥劑可用甲霜銅可濕粉劑600倍液或60%乙磷鋁600倍液灌根或噴霧。
銹 病:可用15%的三唑硐2000倍液或25%粉銹靈1000~1500倍液噴霧。
灰 霉 ?。?/span>以危害葉片為主,可用65%甲霜靈1000倍液,50%速克靈1500倍液防治。
蚜 蟲:40%的樂果乳油1000倍液、50%抗蚜威1500倍液防治。
韭 蛆:可用菊脂類農(nóng)藥噴霧或灌根,也可用40%的辛硫磷灌根。
不論使用哪種農(nóng)藥必須按使用說明的濃度和方法使用,并注意在采收前10~15天禁止使用。
5. 采 收:一般花莖的花蕾剛從假莖突出后6-8天,花莖長度與葉片長度大體相等,花蕾脹滿形狀在冬季稍圓、夏季較尖時便要采收。最關(guān)鍵是掌握花莖基部纖維化程度,輕輕一彎便折斷的花莖適宜采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