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草繩 歷史悠久
草編產品:草支墊,草袋,草簾,草繩 聯(lián)系人:張經(jīng)理 銷售電話:15937370357 點擊: 字號:大中小
每年秋后,人們就拿著鐮刀和繩子到路邊、河灘或荒坡去割茅草,茅草葉子堅韌且邊緣鋒利,稍不小心就會被葉子剌破了手。茅草的生命力很頑強,秋天人們在紅薯地里刨紅薯,會發(fā)現(xiàn)許多茅草的根從遠處扎進來。茅草的適應能力很強,據(jù)說茅草的根被斬斷后,只留下一截,照樣發(fā)芽。茅草割完以后,很快又會長成一片。

人們把割好的茅草打成捆,少的背在背上,多的用小板車推運回家。茅草經(jīng)過一番晾曬,干松沒有水分之后,將其堆放到放雜物的棚子或屋里儲藏。
開春以后,人們就把擱置一冬的茅草拿出來,利用閑散工夫,開始搓草繩。搓草繩簡單易學,一般不占用整勞力,老人和孩子們利用早晨、晚上的空閑時間就能干,而且這種活路還不耽誤拉呱說閑話,晚上甚至不用點燈就能干。

搓草繩之前最好先把干了的茅草用水泡一下,浸入了水分會比較柔軟,搓起來也比較順暢。搓的時候先把一小把茅草分成兩縷,然后在頭上打個結,兩縷茅草在雙手快速的搓動下,緩緩地就變成了一條繩子。繩子搓到一米二三左右就夠長了,然后挽個結,就成了。草繩是在麥收時用來捆麥捆的。麥子捆成一捆一捆的,往外運起來方便。
有時候人們也搓一種比較細的草繩,這種草繩鄉(xiāng)下人叫“經(jīng)子”。這種細茅草繩一般搓得比較長,要幾十米,然后盤成一盤,用的時候根據(jù)秫秸箔的尺寸邊用邊裁截。秫秸箔是蓋房子時用來鋪在屋頂上的。梁和檁條上面鋪上秫秸箔,然后放上泥,再在上面放上麥秸或草柵,這樣蓋起來的房屋或棚子冬暖夏涼。

有的人家搓的草繩多,用不了,就拿到集市上去賣,或交到生產隊里換工分。
很快麥收季節(jié)就到了,人們在出工前,帶著鐮刀和草繩,到金燦燦的麥地里去麥收。前面的人拿著鐮彎著腰在割麥,后面的人腰里系著成捆的草繩,在后面把麥子捆成捆,最后統(tǒng)一往麥場里運。
隨著時代發(fā)展,麥子直接在田里收割、脫粒,再也不用人來捆麥捆了,草繩也漸漸地退出了農事的舞臺。茅草在荒坡野地里還是那樣恣意地瘋長著,夏天盛開的毛茸茸的花朵如同蘆葦?shù)幕ǘ?在陽光的映照下還是那樣美麗。